前国务资政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以70.40%的得票率胜出,当选新加坡第九任总统。
根据选举官于当地时间2日凌晨公布的信息,尚达曼的竞争对手黄国松与陈钦亮分别获得15.72%与13.88%的选票。此次选举共有约248万人参加投票。
他曾任新加坡副总理、财政部长、教育部长和人力部长等,曾于2019年担任国务资政。
从政前,尚达曼在伦敦政经学院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两个硕士学位。
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他是英国历史上首个印度裔首相:
还有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派拓网络等等知名公司的CEO,都是印度裔。
究其根本,印裔移民是美国移民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79%的25岁及以上的印裔美国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76%的海外印度人从事管理、商业、高技术和艺术职业,17%的印度人从事服务或销售行业,7%的印度人是蓝领。
当年硅谷高科技公司中有7%的CEO是印度裔,印度裔创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国人、华人和日本人所创建的总和还要多。
2005年,新加坡和印度签订人才引进协议,吸引高水平印度精英去新加坡定居、移民。
政策出台后,印度裔比例不断提高,印度裔在新加坡人口中的比例从原本的不足2%提升至现在的7%以上。
他们不断占领新加坡的高薪就业机会,在金融、AI、软件、互联网等行业逐渐取得成就。
新加坡第十大富豪Raj Kumar与Kishin RK父子,主营地产和投资业。图源自网络
随着时代变迁,吃苦耐劳的特性,加之精英群体渗入多国各行各业,印裔在海外有了显著的身份提升。
就拿北美来举例,几乎所有的银行卡客服、电脑维修电话客服都讲着满口的印度、孟加拉口音,一开口就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大部分读完本科、甚至研究生才投身美国科技公司的印度精英,几乎都是高种姓族群,出身优越,说的英语相对比较地道。
比如前推特CEO“帕哥”,父亲是印度原子能部门高级官员,母亲是一所科技学院教经济学的老师。
还有谷歌CEO“劈柴”桑达尔皮查伊,出身印度种性等级里最高级的“婆罗门”,在印度属于“人上人”,即便不是出身富翁家庭,能接受到的顶级教育也可见一斑。
美国一些媒体曾报道过,印度裔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巨头的CEO竞争中登上金字塔的顶端,关键就在于他们“强大的专业技能,出色的沟通和管理技能,良好的适应性,还有勤奋”。
如果想在印度本地的学校里当上社团领袖,就必须首先拥有能说动他人的优秀口才。
但要想担任跨国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优势就变得极其重要。
在美国的印度裔移民通常喜欢住在朋友附近,有时同一个社区、同一栋公寓大部分住户都是印度人。
20年代80年代初,第一批在硅谷创业成功的印度移民深感第一代移民的种种艰辛,所以就开始帮助一批又一批来自印度的同胞。
他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协会,为刚来美国的印度移民提供非常重要的服务,如拓展人脉、创业孵化和资金支持等服务。
从8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年的时间。好几代印度移民企业家,使硅谷出现了成熟的印度圈生态。
阿联酋《海湾时报》曾对印度裔在各国政坛不断“溅起水花”的原因进行分析:约14亿人口的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之一。
目前有3200多万印裔或印度侨民在海外生活,其中近1800万人已经获得其他国家的国籍。
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多项研究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即与其他族群相比,印度裔更热衷于参加投票、竞选等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