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读与美国黑手党有关的资料时可能会发现,老美特别喜欢用“战争”这两个字来形容各种冲突。所以看我写黑手党故事的童鞋们也就常会看到这个战争、那个战争的,头晕眼花。其实很多所谓的“战争”都可以不用理会。
“情人节大屠杀”可以说是黑手党历史上最神秘、最具戏剧色彩的一场“战争”,因此在影视作品中,“情人节大屠杀”几乎都是讲述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黑帮故事中不得不提的内容。
情人节大屠杀,发生在1929年2月14日的芝加哥。这天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当时由摩兰领导的北岸帮(主要由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组成)的7名成员在芝加哥的北克拉克街的一个车库内被以行刑式的方式屠杀。被杀者包含了北岸帮的二当家、杀手、业务合作伙伴、为北岸帮修车的修理工和一个和摩兰长得很像的人。从7人的死亡姿态来看,他们是被安排靠墙站成一排后用枪同时击杀的。这是典型的刑场处决方式。
根据屠杀地附近的目击居民称,将7名死者带到车库的共有四人,2人身穿警服2人穿便衣,都携带武器,其中包括两支汤普森冲锋枪。在枪响后,四人迅速撤离了现场。
情人节大屠杀发生后,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阿尔·卡彭。因为当时阿尔·卡彭的以意大利人为主体的黑帮是北岸帮的最大竞争对手,而在情人节大屠杀后,基本也奠定了阿尔·卡彭黑帮对芝加哥的统治地位。之后,阿尔·卡彭的芝加哥黑帮成为了美国黑手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芝加哥机构。
但当时并没有关于阿尔·卡彭黑帮主导情人节大屠杀的直接证据,大多数民众更相信这起大屠杀事件根本就是警察干的。因为,据传当时一名芝加哥警官的儿子被北岸帮杀害,是由这名芝加哥警官为了复仇主导了此次谋杀。
当然,后来的几年里,通过对情人节大屠杀枪械的追踪,FBI发现在1935年发生的两起与阿尔·卡彭有关的枪击案中,使用的是与情人节大屠杀同一把。因此,确定了阿尔·卡彭与本次大屠杀有关,但因为使用的罪犯已经被“解决”,无法直接起诉阿尔·卡彭。
它标志着以意大利裔美国人为主导的美国黑手党在长达几十年的经营之后,逐步取代了之前以爱尔兰黑帮为主导的美国地下世界的统治权。
卡斯特拉马尔大火并是由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著名教父唐·维托派往美国的代表马兰扎罗发起的一场“统治战争”。其目的就是统一在美国的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帮派,使得美国黑手党成为西西里黑手党的分支。而作战的另一方则是已扎根美国的西西里移民代表马西利亚。
这场大火并的战争核心是当时西西里黑手党帮派最集中的纽约,对于伤亡人数并没有明确的数据统计。小编我在相关资料中看到的唯一一项涉及伤亡人数的数字是50多人。我想可能是一些能明确记录并被证明和火并有关的死亡人数。按照当时参与规模和持续时间来看,实际死亡人数恐怕超过这个数字的十倍都不止。
这场战争以马西利亚被路西罗刺杀终结,但马兰扎罗的胜利后并没有按照唐·维托设想的方向发展。即使马兰扎罗在经过3年多的血腥厮杀后,也没有考虑如计划般将美国黑手党发展成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的分支,而是建立的独立的
如果说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现代美国的建立,那可以说卡斯特拉马尔大火并本质上就是美国黑手党的“独立战争”。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同学们应该对香蕉之战有所了解。香蕉之战是由美国黑手党五大家族之一的博南诺家族创始人——约瑟夫·博南诺挑起的。
老板的行动,但因为行动计划败露,被美国黑手党全国委员会传唤质询。但约瑟夫·博南诺始终拒绝质询,其实当时全国委员会考虑到美国黑手党内部各家族间的关系,并没有准备处决约瑟夫·博南诺,而是准备让他道歉和赔偿了事。但约瑟夫·博南诺的拒绝合作态度惹怒了全国委员会。
的老板艾伯特·阿纳斯塔西亚都是被全国委员会下令处决的。如果不是考虑约瑟夫·博南诺的博南诺家族对美国黑手党的象征性地位和约瑟夫·博南诺与当时极为强盛的
但是约瑟夫·博南诺这次没有接受全国委员会的判决,而是在全国委员会派人接手博南诺家族后,挑起了一场家族管理权的争夺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关于香蕉之战具体怎么进行,死伤人数等,小编没有找到具体的数据。但结果是到1968年,约瑟夫·博南诺承认了自己失败,回到了亚利桑那州养老,直到2002年去世。
虽然之前小编总会有意无意嘲笑约瑟夫博南诺,因为他在位时的各种行为,也因为他在1983年出版的个人自传中将“香蕉之战”夸张描述为他一个人与全国委员会之间的战争。但如果从“香蕉之战”所代表的意义上来说,约瑟夫·博南诺的说法也并非不能成立。
虽然“香蕉之战”从其规模和本质上来说只是博南诺家族的权利之争。但在“香蕉之战”之前,全国委员会的权威从未被挑战过。对于美国黑手党整体来说,
“香蕉之战”为各个家族挑战全国委员会权威作出了榜样,也代表了全国委员会对美国黑手党的整体管理能力、威慑性的降低。
。之前,任何一个美国黑手党家族都不是在独自战斗,但现在,他们将逐步回复到一盘散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