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参观广坪革命烈士陵园,仰望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瞻仰长眠于青松翠柏和萋萋芳草间的和区乡干部、战士、民兵烈士墓碑,令人敬畏,思绪万千。周年,想想今天美好的生活环境,引发了我对解放初期宁强剿匪肃特这段历史的记忆。
宁强原名宁羌,1942年1月改称宁强,古属梁洲,为氐羌据地。宁强地处陕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襟陇带属。位于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境内森林茂密、山峦叠峰,雄关险隘、重重叠叠。解放前,曾是土匪、恶霸和反动派横行的地方,他们相互勾结,杀人抢劫,无恶不作,残酷的欺压盘剥老百姓。据史料记载,民国17(1928)年,李刚武率匪徒100余人,偷袭阳平关,抢掠群众大批财物。民国18(1929)年,李伙同另一股匪赵远成率众2000余人,偷袭宁羌县城,烧毁房屋300余间。同年8月,李率部2000余人,在宁羌县境内抢劫3天,后被国民军第13军第16师3旅击溃。民国19(1930)年,李刚武曾抢劫大安驿场。民国20(1931)年,宁略沔保卫总指挥王震伯率部围剿,击溃李刚武匪首及部下千余人,斩李刚武首级以示众。民国22(1933)年,西北边防军一叛军周树民与另外三股土匪组织联合进犯宁羌,盘踞30余天,征粮派款,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后部队从胡家坝打来,这伙土匪在高寨子遭受重创后溃散。民国25(1936)年春,汉中专员公署令宁、略、沔3县保安大队各抽出1个中队,由宁羌县保安大队副王馨德任总指挥,往黎坪进剿王三春股匪。略、沔两县迟迟不至,宁羌成连音中队单独出击获胜,缴获大刀、长矛100多把,夺回耕牛30多头。民国27(1938)年匪首马世发带匪众100余人,盘距四川广元县大滩区,除种大烟和抢劫外,还在嘉陵江上设卡。汉中专署令宁、略、沔3县各派1个保安中队,勉县刘大队副任总指挥,宁强成连音中队攻打正面,略、沔中队攻打两翼,成部打死马匪手枪队56人,大获全胜。
解放初期。宁强民团、自卫军、救国军等地方武装各霸一方,他们杀害基层干部,蹂躏践踏老百姓,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占山为王,鱼肉百姓。据查,宁强境内有104个大小匪首和恶霸,15个青红帮、仙坛道山主,融土匪与恶霸为一体。散兵游勇以匪为伍,在城关、天台、天池、靖安、大安、阳平、广坪、嶓冢等8个区形成35股土匪,大股上千人,小股三五人不等,计匪众2500余人,1500余枝枪,与陕南各县土匪合称为“十万地下大军”。成连音部数百人盘踞阳平关要隘,王文轩部300余人盘踞燕子砭一带。特别是团总魏辅唐所占青木川地跨陕甘川三省,所部千余人,多是强悍凶猛之徒,当时汉中绥靖司令也将他无可奈何。他与甘肃康县、碧口、姚渡及四川广元、青川、三堆坝等地民团头子都是拜把兄弟或姻亲,因此魏辅唐又有“六县团总”之称。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残部在青木川驻扎9天,企图利用自然地形负隅顽抗,在解放大军强大攻势下,溃逃入川。1949年12月20股匪舒长远在元坝子杀死蒋天才一家3口;1950年农历二月初,杀死村长丁富德一家3口;12日,捆打农民秦兴财逼索财物。1950年3月下旬至4月底,天池区土匪罗占堂、舒长远、向顺华、彭清贤、罗欲安、马虎山等,抢劫13次,杀死9人,烧毁房子2处,抢走白布60多丈、绸子70多丈,其它财物不计其数,闹得胡家坝逢场无人上街,商号不敢开门。4月12日,特务头子姜森、张鸿业等人派匪徒10人在牢固关抢走4辆大车和1万多元人民币;17日又在西秦第一关打死1名汽车司机和1个5岁小孩,抢走汽车1辆。6月2日,“游击队总队长”李叔敏啸聚匪众200余人,诈降为计,包围剿匪部队40余人于广坪河,杀害9人;其后相继又在大毛坪、松林山等地袭击杀害剿匪指战员和民兵30余人。不彻底铲除这些匪患,就无法巩固人民政权,宁强人民难以彻底翻身。
1949年12月11日,宁强获得解放。16日 首批干部49人到达县城,正式成立宁强县委员会和宁强县人民政府。为了确保一方安宁稳定,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剿匪肃特成w为县委、政府首当其冲的任务。县委、县人民政府紧密配合中国人民第十九军五十五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剿匪运动。同月,中国人民第十九军五十五师抽调一六九、一七○团各3个连,一七一团4个连及师直属分队的工兵连、侦察连,计12个连队组成剿匪部队(团建制),下设3个营,担负剿匪、铲烟,保护川陕公路及生产建设任务。团部设在县城,一营配置在宁强西部(下称宁西)的曹家坝、广坪河、青木川一带。二营及工兵连、侦察连驻略阳并负责宁强北部(下称宁北)的大安、代家坝、朱家垭、帽儿山一带的剿匪。三营配置宁强南部(下称宁南)的毛坝河、柴家坪、草川子一带剿匪除霸斗争有序展开。
1950年3月,一七一团三营在宁南地区向胡宗南败退时封为“保安团”首领的张士龙、张明春匪帮展开猛烈攻击。张明春甩开张士龙的控制,率部携带重机枪1挺,轻机枪20余挺,六○炮1门,掷弹筒3具,步枪200余枝,向三营投诚。两月后,三营营长侯新民、七连连长杨振宇入匪穴与张士龙谈判迫其投降,但不久张士龙又逃回山中为匪。 五十七师一七一团从各营抽调1个步兵连,组成剿匪营,由副师长张宗良指挥,采取追剿、搜剿、驻剿3种形式,向顽匪进剿。截止8月底,宁强大股匪患基本平息。12月20日,宁强县委决定天池、靖安、天台3区成立宁南剿匪指挥部(工委);广坪、阳平成立宁西剿匪指挥部(工委);其他各区以区委为主,组成区剿匪工作委员会。清剿县内零散土匪。1951年1月,以严明境为首的舒家坝“忠义军”15人;毛坝河张士龙组织的“陕南义勇救国军”20人;代家坝李继尧为首的“武装别动队”26人,枪50枝;城关、白杨林、代家坝等地以叶光明为司令的“川、陕、甘、鄂边区绥署游击队”33人,枪5枝,子弹100发;2月,阳平关以特务杨世洲为首的“西北自卫游击总队”;城关以县自卫团长张孝廉为首的“陕南人民游击司令部”所属30余名匪众;3月,阳平关成连瑞为首之匪众33人,枪43枝;天台山以张立国为首的“中国陕南人民义勇救国军”;6月,金家坪李金荣匪众20余人,枪6枝,子弹100发,炸弹3个。经过两年清剿,县境内土匪、烟匪彻底瓦解。魏辅唐等部在县城接受整编学习结束后百余人自愿报名参加了。
由于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取得剿匪的巨大成绩,政府领导对党代会的决议和地委以剿匪为中心工作的指示没有引起领导同志的足够重视,工作中心由剿匪肃特转到单纯的催粮与生产问题上。1950年5月18日至25日的8天内,宁强县广坪河大恶霸土匪李淑敏兄弟及其特务老婆刘芳,连续4次包围、偷袭、伏击驻军和武工队部队和民兵,当地驻军和民兵虽英勇抵抗,但寡不敌众,中国人民第十九军五十七师一七一团曹廷林(区大队长)李体壁(连长)雷来发(排长)林双(排长)刘广兴(班长)李怀宝(通讯员)刘德贤(战士)罗跃福(战士)余传宽(战士)田XX(战士)丁德章(卫生员)等19人牺牲,负伤25人。任世英(广坪河乡长) 赵棠裔(石瓮子乡长) 赵思全(村长)李同春(农会主席)任万银、陈林方()张清昭等7名乡村干部遇害。李匪将被俘区乡干部及战士、民兵10余人绑在广坪街木桩上,开膛破肚,惨不忍睹。这一震惊全省的广坪河反革命暴动血案,引起省委、省军区的极大关注。汉中地区党政军各方面立即行动,中国人民57师兼汉中分区迅速反应,张仲良副师长亲率12个连队开赴宁强在大巴山区彻底清剿残匪。部队采取分进合击,并与与川北、甘南友军取得联系协同作战,活捉活捉“陕甘游击总司令”姜森、副司令张荣安、独立支队长李开太、匪首文定邦、张海涛、张升太、张占伯、女特务刘芳、惯匪李叔敏、齐标、赵益功等40多人,匪众251人;争取投降和毙伤匪首30余名;共捕获和争取回来的惯匪及匪众1000余名,缴获六0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37挺,其它短枪1468支,各种子弹8万多发,还有炮弹、手榴弹190多枚,以及发电机、望远镜、电台若干和大批各种军用物资。在全歼宁强县境内土匪、烟匪的同时,汉中分区派出3个大队(营编制)征援康南剿匪,官兵先后歼灭了长期活动在陕甘交界全副武装的两河后营匪首崔满参、王吉华、芦永元、王吉文部35人,阳坝匪首魏成弟、魏祥伦部300余人,确保了广坪、燕子版、新场、阳平关、太阳岭、苍社、庙坝及川陕、陕甘边界地区的安宁,宁强军民历经三年的艰苦斗争,彻底夺取剿匪肃特的胜利。
剿匪往事历历在目,英烈仿佛仍在身边。革命烈士们为保卫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使人民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他们横扫阴霾,换得宁强山青水绿,付出血的代价。1983年,广坪区公所建烈士陵园并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园内7级墓台,恭葬李体壁、曹延琳、李怀宝等革命烈士82名,镌刻墓碑71通。1995年3月,汉中地委、汉中地区行署将该陵园确定为“汉中地区爱国教育基地”。每年清明、“七一”等重大纪念节日和祭奠活动,当地党政机关都要组织党员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开展扫墓、祭奠、宣誓、悼念活动,中小学校都要组织师生为烈士陵园植树、培土、鲜花,开展扫墓活动,县内外不少单位、团体来园参观、瞻仰和开展教育活动。2014年起,宁强县政府每年组织全县各界人士前往烈士陵园举行公祭活动,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市、县党政领导及烈士的生前友好和亲属也多次来园谒陵、缅怀、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今天,肃立在纪念碑前,祈愿宁强的革命先烈英灵永在、永垂不朽!(文:陈英文)
用镜头追逐宁强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用光影描绘汉江源头如诗如画的美景,用图片讲述你身边感人故事 ,带你走进宁强这片羌族热土,回望记忆深处的羌城往事,搭建摄友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