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恩维尔·霍查:中国人曾经无比熟悉的名字,给你讲述他的线后的中国人来说,恩维尔·霍查这个名字绝对是如雷贯耳、无人不晓的。一提起霍查,人们就会想到“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想到“社会主义的明灯”,还会想起七十年代看到的那些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可以说,霍查和他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代中国人青春记忆的符号,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物。
那么,恩维尔·霍查这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下他的故事。
恩维尔·霍查出生于1908年。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信徒,霍查的母亲戴着面纱过了一辈子。不过,霍查的父亲死得早,霍查受叔叔希森的影响特别大,希森是个读书人,满腹经纶,而且还是个无神论者,他对于霍查的思想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霍查跟随着叔叔读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1930年,霍查拿着国家的奖学金到了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读书。在法国,霍查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逐渐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36年,霍查回到阿尔巴尼亚,一边在学校里当教师,一边积极参与当地的小组的活动,成为了一个较有名气的者。
1939年4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五个月,意大利侵入阿尔巴尼亚,将这个弹丸山国一举吞并,并且成立了一个傀儡政权。
经过几年的游击战,霍查和他的军队不仅得到了南斯拉夫的支援,还被同盟国承认为阿尔巴尼亚的唯一合法代表。英国派出飞机向阿尔巴尼亚军队空投了大批作战物资,在盟国的支援下,同时也由于德国无心在阿尔巴尼亚恋战,所以到了1944年11月,阿尔巴尼亚军队解放了全境,霍查成立了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年仅36岁的他成为了政府总理,从此就控制了这个国家。
阿尔巴尼亚是个领土面积不过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二百多万的小国。这样的弹丸之地想要生存下来,不找个靠山是不可能的。阿尔巴尼亚只有两个邻国,一个是南斯拉夫,一个是希腊,希腊是北约成员国,当然不能依靠,所以阿尔巴尼亚建国之初顺理成章地就投入了南斯拉夫的怀抱。
霍查就不怕铁托发兵灭了阿尔巴尼亚这么个弹丸小国吗?还真不用怕,此时的阿尔巴尼亚是华约成员国,南斯拉夫还线年,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开始批判斯大林,霍查又不干了。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开始和中国接近。
在霍查当政的四十年里,大规模的清洗运动有十次,小打小闹的整人那就不计其数了。在他刚刚当政不久的1946年,阿尔巴尼亚就搞出了一个“马利绍瓦事件”。马利绍瓦是阿尔巴尼亚的文教部长,他当时主张阿尔巴尼亚不要与英美为敌,要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惹怒了霍查,他把马利绍瓦一撸到底,从政府部长贬为了一个仓库保管员。可怜的马利绍瓦此后就一直在仓库里熬到去世。他在仓库里不敢与外人接触,看到有外人来,就本能地捏住自己的嘴,生怕祸从口出,再给自己惹来麻烦。
1948年,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决裂。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二号人物科奇·佐治对此不能同意,于是他就想召开一次党内的会议来纠正霍查的错误。霍查得知此事,立即动手,佐治等十六人都被逮捕。霍查给佐治扣上了“南斯拉夫修正主义分子”的大帽子,将其处死。还有很多人都跟着倒霉,这其中还包括阿尔巴尼亚著名游击队女英雄利丽·盖加,她当时都怀孕六个月了,霍查还是毫不客气地把她枪毙了。
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贝基尔·巴卢库上将原本是霍查的心腹爱将,当了十年的国防部长。巴卢库曾经五次访问中国,他对于中国的游击战理论颇感兴趣,让人把相关的书籍翻译后引入了阿尔巴尼亚。霍查当时也没说啥。
从1973年到1975年,霍查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清洗行动,仅有260万人口的阿尔巴尼亚揪出了以国防部长巴卢库为首的3万余名“阶级敌人”,这些人部分被杀,部分遭劳改,还有部分遭到贬黜。整个阿尔巴尼亚风声鹤唳、一片肃杀。
然而,霍查还不满足,到了1981年,他又点响了一枚“超级炸弹”,宣布阿尔巴尼亚的第二号人物,部长会议主席·谢胡是“英国特务”。
·谢胡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元老勋臣,长期以来担任部长会议主席,是公认的第二号人物。谢胡与霍查的关系十分密切,谢胡甚至肉麻地称霍查为“尊敬的父亲”,尽管霍查只比谢胡大五岁。
在霍查的统治下,阿尔巴尼亚成为了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整个国家到处密布着碉堡暗道,全国都变成了作战工事。
阿尔巴尼亚政府还大力发展养猪事业,鼓励国人吃猪肉,以此来告别教的传统。
霍查禁止宗教活动,这固然是完全错误的,不过,在客观上也起到了让阿尔巴尼亚成功摆脱传统习俗的作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人宗教观念淡漠,两性关系和妇女地位等方面和西方国家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已经成为了北约成员国和欧盟准成员国,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其实与当年霍查的举措是分不开的。如果阿尔巴尼亚像中东国家那样受到宗教势力的操纵,那么它融入西方阵营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总体而言,恩维尔·霍查所追求的理想都彻底破灭了,在他死后不久,从苏联刮起的改革风暴很快就席卷了这个小国,霍查千挑万选的接班人阿利雅不敢对抗这股洪流,只能顺势而为。阿尔巴尼亚很快就改旗易帜,变成了一个西方体制的国家。伴随着这股浪潮,霍查的形象在阿尔巴尼亚轰然倒地,他的名声在阿尔巴尼亚变得恶名昭彰,他的遗体也被迁出陵园,埋进了普通的平民墓地。霍查的妻子儿女也被先后送进了监狱。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